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Java内存模型与Java线程实现原理
阅读量:6453 次
发布时间:2019-06-23

本文共 422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

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基于高速缓存的存储交互很好的解决了处理器和内存的速度矛盾,但是也为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更高的复杂度,因为引入了一个新问题:
缓存一致性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高速缓存,而他们又共享同一主内存(Main Memory),如上图所示。当多个处理器的运算任务都涉及到主内存中的同一块区域,那么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同步回主内存时,到底以谁的缓存数据为准呢?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各个处理器访问缓存时都遵循一些协议,即缓存一致性协议。

Java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规范中试图定义一种
Java内存模型
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上都能达到
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定义程序中各个
变量的访问规则,即在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注意,此处的变量与Java编程语言中所说的变量有所区别,它包括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但不包括局部变量与方法参数,因为后者是线程私有的,不会被共享,自然就不会存在竞争问题。
为了获取较好的执行效能,Java内存模型并没有限制执行引擎使用处理器的特定寄存器或缓存来和主内存进行交互,也没有限制即时编译器进行调整代码执行顺序这类优化操作。
Java内存模型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
主内存中,此处的主内存仅仅是虚拟机内存的一部分,而虚拟机内存也仅仅是计算机物理内存的一部分(为虚拟机进程分配的那一部分)。
每条线程还有自己的
工作内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线程、主内存、工作内存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如下图:
注:这里所讲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Java内存区域中的Java堆、栈、方法区等并不是同一个
层次的内存划分。
主内存主要对应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的部分数据。从更低层次上说,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
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可能会让工作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内存间的交互操作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具体的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等的细节,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8种操作来完成,虚拟机实现时必须保证下面提及的每一种操作都是原子操作。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标志为一条线程独占的状态。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它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执行引擎。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受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的变量。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操作使用。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中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除了保证上述8种操作的原子性,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8种基本操作时必须遵循的规范,从而完全确定Java程序中那些内存访问操作在并发下是安全的。

Java与线程

线程的实现

我们知道,线程是比进程更轻量级的
调度执行单位,线程的引入,可以把一个进程的
资源分配
执行调度分开,各个线程既可以共享进程资源(内存地址、文件I/O等),又可以独立调度(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主流的操作系统都提供了线程实现,Java语言则提供了在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下对线程操作的统一处理。Thread类中所有关键方法都是声明为Native的,在Java API中,
本地方法往往意味着这个方法没有使用或无法使用平台无关的手段来实现(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执行效率而使用Native方法)。
正因如此,本节标题为“线程的实现”而不是“Java线程的实现”
线程的实现主要有3种方式:使用内核线程实现、使用用户线程实现和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1、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内核线程(Kernel-Level Thread,KLT)就是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线程,这种线程由内核来完成线程切换,内核通过操作系统调度器对线程进行调度,并负责将线程的任务
映射到各个处理器上。每个内核线程可以视为内核的一个分身,这样操作系统就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支持多线程的内核就叫多线程内核。
程序一般不会直接去使用内核线程,而是使用内核线程的一种高级接口——
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LWP),由于每个轻量级进程都由一个内核支持,因此只有先支持内核线程,才能有轻量级进程。这种轻量级进程和内核线程之间1:1的关系称为一对一线程模型。
 
由于内核线程的支持,每个轻量级进程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调度单元,即使有一个轻量级进程在系统调用中阻塞了,也不会影响整个进程继续工作,但是轻量级进程具有它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是基于内核线程实现的,所以各种线程操作,如创建、析构及同步,都需要进行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代价相对较高,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中来回切换。其次,每个轻量级进程都需要一个内核线程的支持,因此轻量级进程要耗费一定的内核资源(如内核线程的栈空间),因此一个系统支持轻量级进程的数量是有限的。

2、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从广义上来讲,一个线程只要不是内核线程,就可以认为是用户线程,因此,从这个定义上来讲,轻量级进程也属于用户线程,但轻量级进程的实现始终是建立在内核之上的,许多操作都进行系统调用,效率会受到限制。
狭义上的用户线程指的是完全建立在用
户空间的线程库上,系统内核不能感知线程存在的实现。用户线程的创建、同步、销毁和调度完全在用户态中完成,不需要内核的帮助。这种线程不需要切换到内核态,因此操作可以是非常快速且非常低消耗的,也可以支持规模更大的线程数量,部分高性能数据库中的多线程就是由用户线程实现的。这种进程与用户线程之间1:N的关系称为一对多的线程模型。
 
使用用户线程的优势在于不需要系统内核的支援。劣势也在于没有系统内核的支援,所有的线程操作都需要用户程序自己处理。
线程的创建、切换和调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由于操作系统只把处理器资源分配到进程,那诸如“阻塞如何处理”、“多处理器系统中如何将线程映射到其他处理器上”这类问题解决起来将会异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完成。因此,使用用户线程实现的程序一般都异常复杂,除了特定环境外,现在
使用用户线程的程序越来越少

3、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在这种混合模式下,即存在用户线程,也存在轻量级进程。用户线程还是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中,因此用户线程的创建、切换、析构等操作依然廉价,并且可以支持大规模的用户线程并发。而操作系统提供支持的轻量级进程则作为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之间的桥梁,这样可以使用内核线程提供的线程调度功能及处理器映射,并且用户线程的系统调用要通过轻量级进程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整个进程被完全阻塞的风险。这种混合模式,用户线程与轻量级进程的数量比是不定的,即N:M的关系,也称为多对多的线程模型。
 

Java线程的实现

Java线程在JDK 1.2之前是基于用户线程实现的,而JDK 1.2中,线程模型替换为
基于操作系统
原生线程来实现。
因此,在目前的JDK版本中,操作系统支持怎样的线程模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Java虚拟机的线程是怎样映射的,这点在不同的平台上没有达成一致,虚拟机规范中也没有限定Java线程需要使用哪种线程模型来实现。
线程模型只是对线程的并发规模和操作成本产生影响,对Java程序的编码和运行来说,这些差异都是透明的。
对于Sun JDK来说,它的Windows版与Linux版都是使用一对一的线程模型实现的,一条Java线程就映射到一条轻量级进程之中,因为Windows和Linux系统提供的线程模型就是一对一的。

Java线程调度

Java的线程调度方式是抢占式调度,虽然Java线程的调度是系统自动完成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建议”系统给某些线程多分配一点执行时间,另外的一些线程则可以少分配一点——这项操作可以通过设置
优先级来完成。
不过,线程的优先级并不是太靠谱,因为Java线程是通过映射到原生线程上来实现的,所以线程调度最终还是取决于操作系统,虽然现在很多操作系统都提供了优先级的概念,但是并不见得与Java线程的优先级一一对应。例如Windows中就只有7种线程优先级,而Java语言一共设置了10个级别的线程优先级。

Java线程的状态转化

新建(New):创建后尚未启动的线程处于这种状态。
运行(Runable):Runable包括了操作系统线程状态中的Running和Ready,也就是说处于此种状态的线程可能正在执行,也可能正在等待CPU为它分配执行时间。
无限期等待(Waiting):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线程不会被分配CPU执行时间,他们要等待被其他线程显示唤醒。
限期等待(Timed Waiting):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线程也不会被分配CPU执行时间,不过无须等待被其他线程显示唤醒,在一定时间之后它们由系统自动唤醒。
阻塞(Blocked):线程被阻塞了,“阻塞状态”与“等待状态”的区别是:“阻塞状态”在等待着获取一个排他锁,这个事件将在另外一个线程放弃这个锁的时候发生。
结束(Terminate):已经终止的线程的线程状态,线程已经结束执行。
 
内容源自:
《深入理解JVM虚拟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51ctoedu/p/776622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dubbo问题总结
查看>>
20165320 第三周学习总结
查看>>
Struts2和Spring MVC的区别
查看>>
angular-bootstrap ui-date组件问题总结
查看>>
理解Javascript参数中的arguments对象
查看>>
p2:千行代码入门python
查看>>
bzoj1106[POI2007]立方体大作战tet*
查看>>
spring boot configuration annotation processor not found in classpath问题解决
查看>>
【转】正则基础之——神奇的转义
查看>>
团队项目测试报告与用户反馈
查看>>
MyBatis(1)——快速入门
查看>>
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期望
查看>>
CPU高问题排查
查看>>
Mysql中文字符串提取datetime
查看>>
CentOS访问Windows共享文件夹的方法
查看>>
IOS 与ANDROID框架及应用开发模式对比一
查看>>
由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求前序遍历
查看>>
JQUERY Uploadify 3.1 C#使用案例
查看>>
coursera 北京大学 程序设计与算法 专项课程 完美覆盖
查看>>
firewall 端口转发
查看>>